春意盎然,勤勞的農民開始了春耕備耕。走進明光市明東街道沁夢園家庭農場,大棚內葡萄架下,覆蓋著一條條黑色的保護膜。家庭農場負責人蔡克云,正帶領幾名工人忙著澆水、栽苗、搭建小拱棚,眼前一派忙碌的景象。
“2021年,我開始嘗試利用棚內葡萄掛果的空檔期,發展‘葡萄+香瓜’套種模式,走立體化農業發展之路。葡萄樹下套種香瓜,可保持葡萄地周邊土壤松軟,葡萄長勢會更好,香瓜品質也能得到保證,效益也不受影響,每年額外增加十多萬元的收入!”蔡克云喜不自禁。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2015年,沁夢園家庭農場在明東街道農業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下,通過550元每畝的價格流轉當地村民土地150畝,其中70畝用于種植葡萄、10畝發展藍莓、20畝養殖水產,其它面積用來休耕輪作或發展短期蔬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據蔡克云介紹,2021年度各項收益達到90萬元,藍莓貢獻最大,效益占比一半以上。他還說,葡萄種植走了兩年彎路,經農業專家指點,更新了品種,2021年葡萄才初次掛果,當年獲利20萬元。
立體種植,多重發展,沁夢園家庭農場現在一片欣欣向榮。通過幾年的歷經,蔡克云不僅積累了財富,還增強了創業的信心和斗志:“今年,我要把所有棚內葡萄全部套種香瓜,另外再進一步擴大藍莓的種植面積。”
正在棚內栽插瓜苗的陳會然老人,家就在附近。她笑呵呵地說:“我在這兒干活,工資是按天發放,一天收入有80塊,時間上比較自由,家里農活也不會耽誤。像我這個年齡還能在家門口掙一份工錢,真的高興。”“沁夢園家庭農場目前有固定就業村民4名,在葡萄采摘、瓜苗下地和采收期用工量較大時,還會吸收周邊更多閑散勞動力,每年帶動10余名村民就業。”蔡克云進一步介紹。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明東街道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培養出一批致富技術能手,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致富產業,帶動當地群眾持續增收。“下一步,將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抓手,積極發揮新型農業主體示范引領作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發展新格局,實現產業旺農民富,助力鄉村振興。”明東街道分管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