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探索農村宅改新路徑——
盤活土地資源 釋放改革紅利
滁州網訊 “老家有七八間房子,一直閑置在那,讓人發愁。現在,政府鼓勵農戶依法、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幫咱去了一塊心病了。”1月13日,全椒縣馬廠鎮崗楊村前馮組村民張興樹告訴筆者,他老家的宅基地有355.67平方米,2021年12月他申請有償退出宅基地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證載面積300平方米、每平方米70元的標準,給了2.1萬元補償。
今年47歲的張興樹,在滁州、合肥兩地打工多年,2009年購房定居合肥,做餐飲生意。“三年前父親去世,我把母親接到合肥來住,老家的房子就空在那了。得知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后,我立馬聯系了村委會,先填申請表、簽訂《放棄宅基地資格權承諾書》,然后簽訂《宅基地有償退出協議》,跑兩趟就辦妥了。”張興樹說。
剛剛過去的2021年,馬廠鎮結合土地增減掛鉤等項目實施,全力推進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以盤活土地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宅基地有償退出以‘依法自愿、合理補償、科學利用、統籌推進’為原則。”馬廠鎮副鎮長介紹,在保障戶有所居的前提下,對農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做到應退盡退,以貨幣補償每平方米70元的標準退出合法擁有的宅基地使用權。農戶宅基地有償退出后,不再保留該戶宅基地資格權,具體補償標準在本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公示,補償款由宅基地使用方承擔。崗楊村的前馮組、李羅組共有26戶村民申請有償退出宅基地,發放補償款近41萬元。
自2020年9月啟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全椒縣組建了宅改專班,制訂了路線圖、時間表,穩慎確定改革突破口,以敢試善為的擔當和智慧,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村民參與、集體決策、市場運作”的農村宅改新路徑。
該縣出臺了《宅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農村宅基地管理暫行辦法》和農村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資格權認定、使用權流轉和自愿有償退出等制度性文件,為順利推進宅改工作提供制度支撐。
“摸清基礎數據,推進房地一體頒證,這是首先要干的事。”全椒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告訴筆者,據調查統計,全縣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共有93230宗,宅基地面積26674.43畝,閑置宅基地面積8103.84畝,閑置農房22709宗;農村宅基地數據庫將于今年1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農村房子如今也和城里的商品房一樣,有證了。”該縣石沛鎮黃栗樹村尤洼組的陶克柱回憶起2020年10月拿到農村不動產權證時的場景,依然十分激動。這本證也是全椒縣開啟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后,發放的第一本農村不動產權證。據了解,截至目前,該縣已發放房地一體不動產權證41164宗,為應發數的100%。
針對農村閑置宅基地較多的實際,著力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是抓好農村宅改的一項重要工作。2021年全縣簽訂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協議的農戶有241戶,已發放補償款511萬元;全縣參與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的農戶有54戶,村集體增收2.732萬元,村民增收10.928萬元。
該縣還創新騰退宅基地復墾后使用管理機制,壯大村集體經濟。2021年全縣土地增減掛項目、新增耕地項目累計流轉發包復墾宅基地9288.6畝,總收益145.28萬元,村集體增收53.69萬元。
為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助力農業企業發展,全椒縣出臺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交易規則(試行)》等文件。2021年8月30日,該縣舉行首批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簽約儀式,出讓的4宗地塊位于六鎮鎮周洼新村北側,總面積49.48畝,成交價989.6萬元。根據當地產業規劃,這塊土地將建起一座中醫藥產業園。看到新的就業前景,柴崗村村民程從軍高興地說:“以后可以在這上班了,不用外出打工了。”
全椒縣下一步將繼續推進農村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排查處置,加大房地一體不動產權頒證力度;加強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建、財政等部門聯動,落實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協同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釋放土地權能,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傾力打造宅改“全椒樣板”。 (馮長福 孫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