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朱賢山
他深耕教育一線,以德育德,用最樸實的行動書寫了教育的愛與責任;他愛生如子,創新教學方法,只為每個學生都能實現人生的彎道超越;他堅守信念,用共產黨員的標準,生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為人民”的莊嚴承諾……他就是滁州市第二小學教師朱賢山。
從教28載,朱賢山用愛心與誠心去澆灌學生,用執著和汗水去用心工作,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贊譽,先后被評為瑯琊區“師德先進個人”、全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教學能手”,滁州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六年冠”工作先進個人。其所帶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區、市“先進班集體”“先鋒中隊”。
潛心鉆研鑄豐碑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從事語文教育近30年來,雖然有經驗可鑒,但是朱賢山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飄飄然,要把繼續錘煉業務當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的一個目標去追求。課前,他認真鉆研教材備課,研究大量參考教材;課上,他構建和諧課堂,因材施教,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更是常常因為一個問題,翻閱大量典籍,并和同科教師深入研究。同事說,朱賢山是一本書,一本教學育人的百科書;又是一頭牛,在三尺講壇上默默耕耘的老黃牛。
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開拓性的教學創新和學生文學思維的培養,是朱賢山教學制勝的“法寶”。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成績,他善教樂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示范、討論、評講、實踐”四結合教法,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學生有哪些疑惑的地方,他都一一詢問。朱賢山還特別注重將思想教育貫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心理健康水平。他所帶的學生愛學習、守紀律、尊長輩,每屆班級成績都在全校乃至全區名列前茅,是家長們口中名副其實的“好班”。他個人也筆耕不輟,數十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
愛生如子傾奉獻
“有教無類、愛生如子”愛自己的孩子是天性,愛別人的孩子是教師的本性,把所有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這是朱賢山任教28年來一直堅守的信念。他將愛心傾注給學生,用真情感染學生,很多學生都愿意親近他,心里有什么話、生活上有什么困難、有什么煩惱,也都第一時間和他溝通。他成了值得信賴又敬意滿滿的“孩子王”。
“朱老師,求你幫幫我的孩子吧,他只聽您的話!”今年3月,一位往屆的學生家長絕望地來找朱賢山求助,讓他去和深陷游戲讀初三的孩子談談。朱賢山不下10次登門和弟子嘮“閑話”,請孩子看電影。漸漸地,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了。如今,該學生見到朱賢山毫不掩飾地說:“朱老師,你真是我的人生導師呀。”
潤物無聲愛為本。朱賢山格外注重與關心績差生、貧困生等特殊群體,常常利用空余時間不厭其煩地主動交流,以“情感滲透”的辦法,鼓勵他們進步。他邀調皮的孩子到家里吃飯,請后進生吃冰激凌,在孩子生日的當天,送上巧克力或一本書……他堅信鼓勵和守望,能吹開遲放的花朵。
甘為紅燭耀心田
甘為人梯孺子牛,灑盡青春終不悔。既然選擇了教師工作,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把工作、責任始終放在第一位,朱賢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8年來,他堅持每天早讀前到教室,放學后巡查完再最后一個離開。他為了學生,以校為家,從未請過一天事假,對家人的虧欠更是他這輩子無法彌補的。作為父親,他沒有多余的時間陪孩子,即便孩子高考那幾天,學校表示特殊情況可以在家陪孩子,他還是來到學校,潛心教學。作為兒子,朱賢山的母親身體不太好,他愧歉地跟兄弟姐妹商量:自己有一個班學生,都期盼著他去上課,實在走不開。寒暑假再換他回去照料。
20多年夙興夜寐、鞠躬盡瘁,難免積勞成疾。2014年,朱賢山莫名暴瘦,伴之而來的是神經衰弱失眠且憔悴,后來甚至走路都打起晃來,但他仍堅持上課。家人、同事都勸他別撐了,趕緊到醫院好好檢查一下,但他說,多吃點飯就有勁了,班里幾十個孩子等著呢。前段時間,朱賢山正在辦公室批改作業,突然眩暈嘔吐起來,被老師們送到醫院救治,長期伏案的他頸椎嚴重變形,壓迫嚴重,醫生勸他接受徹底治療,但是還沒住兩天院,朱賢山就回來給學生上課了。“孩子們需要我,我得回到我的三尺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