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偉
人物簡介:方偉偉,男,1985年10月生,助人為樂類好人,定遠縣蘇州雄川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職工。
事跡簡介:方偉偉每年都堅持獻血,至今已累計獻血2000余毫升。7年前,方偉偉加入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隊伍,2021年 4月,他接到縣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告知他的造血干細胞初步匹配成功。5月13日,成功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的方偉偉在安徽省立醫院,捐獻342毫升造血干細胞,挽救了遠方一位不知姓名的白血病患者。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從此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血脈相連”。捐獻成功后,他又簽下器官捐獻志愿書,志愿在身故后將自己的有用器官捐給需要的患者,挽救他人的生命。
正文:
獻血偶遇,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今年35歲的方偉偉是定遠縣蘇州雄川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七年前,二十余歲的他希望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當時我想做點有價值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獻血。”自此之后,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方偉偉每年都堅持獻血,至今已累計獻血2000多毫升。
在第一次獻血時,方偉偉恰好偶遇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宣傳造血干細胞相關知識。在認真看完宣傳單頁后,他得知造血干細胞移植是一種可能治愈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隨即,方偉偉毫不猶豫留下10毫升血樣,加入到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隊伍當中。
“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一些新聞,有的生命因找不到配型成功的捐獻者,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太遺憾了。”方偉偉認為這是一份極具分量的生命的承諾,之后便時常關注相關信息。“如果能匹配上,就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了,不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一件好事!”
意外喜訊,得知與外地一名患者造干初配相符
2021年4月13日,時隔7年的方偉偉接到縣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告知他的造血干細胞初步匹配上了。造血干細胞的非親緣匹配成功率只有幾百萬分之一,對于這個從天而降的“佳音”,方偉偉萬分驚喜。當工作人員詢問他愿不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時,他連聲說道:“愿意!愿意!當年采集血樣當志愿者的時候,就等著這么一天!”
但方偉偉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阻攔,妻子對于這件事表現得有些猶豫,她擔心方偉偉捐獻造血干細胞會有損身體健康,影響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他還這么年輕,我們的孩子又這么小,他要是有什么事我們這個家庭怎么辦?我們全家都靠他一個人養活……”妻子的話語中充滿不安與擔憂。
當年方偉偉成為造干捐獻志愿者的時候,尚未與妻子結婚,婚后也沒有和妻子提及過此事。“在我看來是件小事,所以結婚后我也沒特意跟她說起這事,但是她沒了解過相關知識,所以突然得知我要去捐造血干細胞的時候很擔心我。”為打消妻子的顧慮,方偉偉特意在網上搜索了相關案例,告訴她這種捐獻方式對身體是沒有危害的,并承諾自己會做好個人防護。
“之后我也想通了,確實不能見死不救,有困難時大家互相拉扯一把,說不定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一生。”善良的妻子了解情況以后,便全力支持他的做法。
積極配合,成功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
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方偉偉經常需要參與應酬,免不了陪同他人喝酒,擔心會因此影響到身體健康指標,耽誤造血干細胞捐獻,他自接到通知后,便下決心戒煙戒酒,積極鍛煉身體,并配合縣紅十字會完成高分辨血樣采集、體檢等工作。
2021年5月8日,恰逢第74個世界紅十字日,懷著緊張又期待的心情,方偉偉來到安徽省立醫院,接下來的5天,他每天注射2次動員劑,促進造血干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被問到是否有不適時,方偉偉笑著說:“都是可以忍受的,與患者生命相比,這些都不值得一提。”
5月13日上午8點,方偉偉躺在病床上,血緩緩地從他體內流出再流進采集袋,剩下的血液經過循環又從另一只手臂輸回。經過5個多小時的采集, 方偉偉342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采集完畢,這預示著定遠縣第三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工作人員立即將造血干細胞打包裝箱,緊急送往遠方的一位不知姓名的白血病患者身邊,挽救她年輕的生命。兩個素昧平生的人,從此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血脈相連”。
“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覺得很欣慰。我也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更多人,造血干細胞捐獻其實不可怕。”方偉偉呼吁,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一行列中,用愛傳遞生命的希望,讓更多在絕望中苦苦等待的血液病患者們有機會好好活下去。
在同事眼中,方偉偉是位不折不扣的愛心人士,除定期無償獻血外,還積極參加當地愛心社會團體組織的公益活動。他在省立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期間,得知在院內產生的一切費用都由白血病患者承擔,他選擇的都是便宜、實惠的飯菜。同時,他向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他決定填寫器官捐獻志愿書,志愿以后將自己的有用器官捐獻給需要的患者,挽救他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