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縣總鋪鎮姜廟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6戶,共計177人。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全體村干部的群策群力下,2019年,該村貧困戶全部脫貧。王園園便是村扶貧工作隊的一員。
王園園,1995年生,2017年被聘為姜廟村扶貧專干,2018年被選為村民委員會委員。今年26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在上小學、一個在上幼兒園,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需要照顧。盡管沉甸甸的家庭擔子讓她常感到疲憊不堪,但這并未絲毫影響到她做好扶貧工作。幾年來,每天早上她五點多鐘就起床,料理好家務送小孩上學然后上班。幾年來,她這樣的生活節奏,雷打不動。
剛成為扶貧專干時,王園園在半年的時間內就將全村56戶貧困戶家庭狀況摸排清楚了然于胸。她不僅了解貧困戶的狀況更對各項扶貧政策熟練掌握,她申報的所有材料中,沒有出現過一處差錯。她工作精益求精,不懂就學,為村里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扶貧檔案資料,實現了村資料、戶材料和縣扶貧辦系統資料精準對應。2019年夏天,縣扶貧辦要求統計貧困戶家庭的留守兒童情況,炎炎夏日,但她依然堅持入戶逐一走訪,既不漏掉一人,也不多報一人,整整兩天時間,她把家有兒童的貧困戶跑了一遍。她說:“這樣做自己是辛苦一些,但我報出的數據實在、準確,心里也就踏實了。”
2019年,鳳陽縣產業扶持政策作了調整,盡管村委會已經召開了會議進行宣傳,但有的群眾還是沒有完全明白。群眾不清楚可能要影響村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受到影響,就會影響貧困戶增收,就會影響鞏固脫貧成果。于是,她又不辭辛苦入戶走訪,邊宣傳政策邊根據每戶勞動力情況,提出發展產業建議,她的耐心和真情,讓一些群眾深深受到感動。有一次,貧困戶張德云老人來村里辦事,辦完事準備回去,正好碰到走訪回來的王園園,她看到老人走路蹣跚艱難,二話不說又將老人送回家。由于她一直處處為貧困戶著想,幾年來村里貧困戶都得到過她的幫助,王園園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群眾們都親切地稱她為“閨女”。
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姜廟村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5500元提升到2020年的7000元,實現四連升。實實在在的措施,一串串亮眼的數據為脫貧戶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實現了“保脫貧、防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