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訊(記者 李躍波)搭建四大科研平臺、組建高層次研究團隊、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化戰略合作、牽頭成立產業發展聯盟……作為安徽省和中科院深度合作的重點工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一年來,開展“一院多中心”實體化構建,在場地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設、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研究方向上,該院明確了“類腦智能與計算智能雙主線并行,芯片與系統實施技術落地,科技倫理問題同步研究”的發展方向,聘請了6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組建咨詢專家委員會,聘請了7名腦信息處理、機器學習、情感計算、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專家組建技術專家委員會,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第一批三支科研團隊即大范圍首先科學問題研究團隊、機器博弈研究團隊、普適心理計算研究團隊已完成項目立項。
研究平臺上,實驗動物平臺、腦成像平臺、信息計算平臺、機器人加工平臺四大平臺已通過專家論證,建設有序進行。今年11月試運行的實驗動物平臺,定位于為腦科學和類腦研究提供模式動物,開展高級模式動物制備和技術研究。腦成像平臺定位于構建從分子、單細胞、顯微成像到功能成像的跨尺度腦成像設施,其中,高速多光束掃描電子顯微鏡(電鏡平臺)預計月底前完成安裝調試工作;快速三維成像系統、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全自動寬調諧飛秒脈沖激光器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已完成調試及應用操作培訓,并正常運行。信息計算平臺算力使用率穩定在60%左右,每月約使用20萬機時、日均約300個任務。機器人加工平臺建設正有序推進。
對外合作上,該院與中科大先研院、省信投、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安徽大學等十所省屬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功舉辦與華為合作簽約儀式暨高校人工智能專業建設發展論壇;與新華三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牽頭組建了合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與中國計算機協會完成多次協作;舉辦省屬高校AI師資能力提升計劃系列活動。